当前位置:小事小说网>其他小说>冠冕唐皇> 0457 强卒入坊魏王伏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457 强卒入坊魏王伏诛(1 / 2)

太平公主府邸中堂,伶人们翩翩起舞,宴乐声美妙悠扬。

李潼饶有兴致的欣赏着堂上歌舞,不时跟他姑姑聊一聊神都时下流行的曲乐风格。

他虽然是从内教坊编曲出道,但最近这大半年的时间忙于各种人事,对此关注度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高,此时跟太平公主聊起这些内容,自觉已经有些跟不上潮流的发展。

虽然在物质条件并不充足的古代,娱只是一部分才能享受到的精神娱乐,但大体上也能反应出一些时代精神面貌。

如今的武周,虽然还没有真正进入盛唐的博大与包容,但也继承了初唐的开放与进取。

政治上的混乱与焦灼并没有影响到化上的试探与变革,陈子昂所倡导的诗歌革命,已经具有了不弱的影响力,李潼偶尔在府中甚至都听到府员们鉴赏谈论陈子昂的几首感遇诗。

盛唐先驱的贺知章,李潼也从他表弟陆景初口中听过几次,并不止一次的表示,如果贺知章北上神都,陆景初一定要将他引见入府。

由贺知章,李潼又不免联想到同为吴中四士的张若虚,他还抄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开篇呢。不过眼下他也不指望再靠抄混名声,也不打算将整首诗都抄下来,还是留给张若虚吧。

唐人作诗,同题同韵本就是常事,特别春江花月夜这种乐府旧题,就算李潼写过也不影响张若虚的发挥,甚至还有可能促成这首诗的提前面世。

李潼的春江花月夜,时论本就称是基于隋炀帝旧题的发挥与再创作,也引发了时流针对此题经久不衰的续作,张若虚所作本也是由此启发而来。

太平公主或是没有太高的诗情采,但受其母影响,对诗歌曲乐的鉴赏水平却不低,因此跟李潼讨论起相关话题时,也是有来有往,不乏臧否之言。

坐在侧席的豆卢钦望,脸上挂着微笑,不时也插口说上几句,能够显露出其人对此同样造诣不低。这也很正常,经过百多年的发展,关陇勋贵们早已经不再是早年的六镇苦哈哈和北地破落户,化水平绝对不低。

不过豆卢钦望眼下不急不缓的模样,倒跟刚在亲自在府外迎接的殷勤有些不符,颇有几分有恃无恐的味道。这也让李潼得以确定,他姑姑肯定是已经向豆卢钦望透露了一些他将要前往岭南的内情。

但这也并不足以说明太平公主已经完全放弃了李潼而彻底投向关陇,最起码到目前为止,李潼对豆卢钦望这种关陇老狐狸还是有着一定的震慑力,与李潼保持融洽关系也能让关陇对太平公主更看重,后续合作也能掌握更多主动权。

至于定王武攸暨,相对而言则就沉闷一些,尽管与太平公主同坐主人席,但却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早年尚称魁梧的身躯,如今也已经有了明显的发福迹象,再也找不到李潼旧年初见时的英武。

眼见武攸暨这副模样,李潼也忍不住叹息一声。

能够摧毁一个男人的,不只有庞大的生活压力,还有没享受过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和没有人生的奋斗目标,武攸暨本也不是一个内心坚强的人,几样全占了,也就只能安心做一个混吃等死的米虫。

心中虽然这么想,但他也没对武攸暨有什么同情,甚至还在考虑待会儿要不要直接砍了武攸暨?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想想挺带感的。

不过在权衡一番后,李潼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无论他姑姑跟武攸暨感情好不好,那是人两口子的事,如果他直接砍了他姑姑的老公,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接下来政变之后的局面,他跟他姑姑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也没有必要因为武攸暨这个米虫跟他姑姑直接交恶。留不留武攸暨,还是留给他四叔考虑吧,兴许还能制造点兄妹矛盾。

在太平公主眼神暗示下,豆卢钦望斟满杯中酒,端起玉杯行至李潼席前,两手将酒杯平端于前,对李潼说道:“人在事中,难免身不由己,偶或有违心言行触犯殿下而不自知,饮胜此杯,请殿下宏量包涵,不吝赐教。”

说完后,他仰起头来先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抬手擦了擦沾到须上的酒渍,倒是颇有几分一笑泯恩仇的豪迈。

太平公主也举手示意薛崇训上前为表兄斟酒,然而李潼却抬手将酒杯覆住,并望着太平公主微笑道:“亲长召问,不敢有辞。先饮几杯,已经不胜酒力,稍后还要入直北门,实在不敢再贪杯误事。”

此言一出,豆卢钦望这个老狐狸脸色都有几分挂不住。至于堂中那些豆卢家子弟们,则一个个怒形于色,对代王之倨傲充满不忿。

太平公主闻言后,神情也是愣了一愣,片刻后才微笑道:“知你事心深重,也就不劝强饮。但既然豆卢相公有言,且以茶代酒,也是不负情义、礼敬长者。”

李潼听到这话倒是从善如流,举起茶杯浅啜一口,并对豆卢钦望点点头,笑语道:“相公言重了,小王年少气盛,需要长者包容是真。”

豆卢钦望闻言后,嘴角抽了一抽,又看了太平公主一眼,然后才退回席中。

眼下的豆卢钦望,在李潼眼中已经是一个死人,就算有什么不爽,也不必直接当面辱之。之所以这么做,还是借此试探一下他姑姑跟豆卢钦望究竟达成了多深的默契,看他姑姑如此反应,明显是还没到推心置腹的程度。

因这一桩小插曲,接下来宴会氛围便不如刚才那样融洽,但在太平公主的主持之下,倒也还能继续下去。

不知不觉,街鼓声已经响起,此时已经是初冬时节,天日短暂,街鼓声响起时,已经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慎之、慎之?”

李潼正遥望东北方向,突然听到他姑姑几声呼喊,连忙转回头来道一声失礼。

太平公主见他有些心神不属,于是便说道:“既然你夜中还要入直,那么不妨就此罢宴?”

李潼闻言后摇了摇头,主动举杯笑道:“亲长相邀,还未尽兴,哪能半中退席。”

一边说着,他一边解下自己一份符令,转头递给旁边的乐高,吩咐道:“且着诸亲事先入坊中等候,待我罢席。”

乐高恭声应是,接过符令后便匆匆往堂外行去。太平公主见状后,便也吩咐一名家人跟随导引。宵禁虽然不阻贵人,但多达百数亲事壮卒的出入,如果不是长居坊中的贵人,想要入坊还是不免有些阻滞。

堂中几名豆卢家子弟眼见代王眼下又作贪杯姿态,频频举杯作祝,大概是存着将这少王灌醉误事的想法。李潼倒也不再作倨傲姿态,浅饮了几杯,找找微醺的感觉。

洛北新潭附近的码头上,随着宵禁的街鼓声响起,非但没有冷清,反而变得加倍热闹起来。

秋冬之际,诸州物货入都,正是各种商事的一个旺季。今年朝廷对市易管制有所放宽,也大大的刺激了商贾们。

特别一些大豪商们,也是花了大价钱才在新潭抢占到一个囤物发货的位置,当然要抓紧时间调度物货,变现回利。

当然,这一份价格不菲的入场费也不是白交的。此前朝廷宵禁严格,一旦街鼓声响,舟车之类全都不准出行,可是现在却给了这些新潭的货主们一些便利,准许他们夜中也可行舟,在几条专用的运渠之间调度物货。

但制度是一方面,施行起来却是另一回事。

负责洛北宵禁巡察的乃是左金吾卫,如今左金吾卫大将军、河内王武懿宗贪鄙至极,入夜后便指使街徒肆意拦截河渠货船,就算船上有允许夜行的街条,也必须要上缴一份行船钱才会放行。

洛南的魏王堤附近,也有魏王府家奴私设水栅,收取路资,否则便是窥望宗王宅私的罪名扣下来。

因此入夜后这一段水程又被称作水鬼索钱,只有通过新中桥附近的水口离开洛水、南下转入通济渠才算安全,能免破财之灾,可以将货物顺利的转入南市。

所以每当即将入夜,新潭附近的码头便是一片抢发货船的繁忙景象,想要在安全时间内抵达安全的范围。

李葛指挥着壮力们将厚厚的草毡搬上货船,并对站在船头的杨显宗重重点头,低声道:“小心,必胜!”

“必胜!”

杨显宗也小声回了一句,敢战士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大邑中搞事,过去这段时间仔细制定计划,甚至冒险进行过两次演习,对于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了然于心,倒也谈不上紧张。

三艘货船全都装载完毕后,杨显宗将手一挥,货船便驶离停泊的内潭,于码头处排队准备行出。

看着杨显宗押船离开,李葛眼中闪过一丝羡慕,但也明白各有分工,他所掌管的故衣社壮丁们并不在今夜起事的序列中。

那些壮丁们虽然也多有出身府兵门户,但久离行伍,本身组织性并不强,贸然冲出,也只会被禁卫军队轻松狙杀于坊街之间。

此时街鼓已经响到了第二通,新潭码头处各种声音更加嘈杂,特别在看到杨显宗等人所押三艘货船由另一侧水道直行插队,那些担心在安全时间内赶不及抵达新中桥的船主们不免嫉妒得破口大骂。

三艘货船插队离开码头后,便自渠道直入洛水,沿着水面上依稀可见的浮标驶入洛南的水道。杨显宗远远眺望,发现前方道术坊附近的水道处还没有放下阻航的浮排,便摆手示意暂缓摇橹,放满船速让后方的货船先行。

夜中行舟,必须要用灯火打明行船货号以便监督。此时河面上虽然已经颇为浓厚,但前后船火仍然像是春夏草窝里的萤火虫那么鲜明。

很快有后方的货船赶上,拿眼一打量,便认出这三艘船正是刚才插队行出新潭的船只,此时非但不加速前行,反而在河面上打转,不免有船主幸灾乐祸的笑骂就算抢步出航又有什么用,船上没有得力的船夫把持桨橹,照样还得落后于人。

街鼓声彻底停住又过了小半刻钟的时间,魏王邸附近灯火扬起,一张张竹木扎成的水排被放出了水面,有些船只赶不及冲过去,只能乖乖降慢船速,等待魏王府水鬼们入前索拿财货。

但也有些船只不想承担这个损失,索性直接转道返回新潭码头。尽管舟船返航也要交上百十钱罚金,但跟接下来的魏王府与左金吾卫索拿相比又实在算不了什么。

“加速!”

杨显宗一声低呼,三艘货船仿佛睡梦中被激活的凶兽,速度陡然提升起来,在水面上划起三道醒目的白浪,很快便插入彼此间隔已经很远的船队中。

这会儿倒是没有人再去咒骂这插队的行为,后船反而盼望前方的船只被多索拿一些,魏王府那些水鬼们满足之后,对他们下手可能就会轻一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