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3000对7000的战损无论在哪个方面看都是大胜仗,因此翁同和只能强忍着恶心,在一旁陪笑祝贺。
李中堂更是获得了建奴皇帝和磁吸老凉们的大力褒奖,一时间在朝廷上风头无两。
我和影子就像在玩一场沉浸式的角色扮演类游戏一样,在天空大厅里评头论足。
众女们也跟看电影一样盯着全息图像,到现在她们还不敢相信这是一场真正的历史事件的转变,但全息图像显示出的战争残酷,令我们这群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们看的仍然是啧舌不已。
古老的枪炮对射,冷兵器的短兵相接,血肉横飞的场面,让众女们唏嘘不已。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人命不如狗,虽然贱奴朝廷获得了战役的胜利,但加在老百姓头上的苛捐杂税一分也不少,不但不少反而会因为日后的长期战争而增加。
所以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到什么时候都是由这些社会的最底层的民众买单。
想到这里众人全都默然,战争离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太久远了,我们都是通过影视作品去窥探那残酷的一斑。
为了让众女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影子把画面切换到建奴朝廷统治下的民众的生活影像。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硝烟还没完全散去,鹰军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原本宁静的沿海地区瞬间陷入一片混乱。
生活在海边的百姓,亲眼目睹家园被战火吞噬。那些世代居住的房屋,在炮火的肆虐下纷纷倒塌,化为一片废墟。
为了躲避战乱,他们拖家带口,背井离乡,踏上未知的逃亡之路。
一路上,风餐露宿,缺衣少食,许多人在饥寒交迫中倒下,再也没能站起来。
建奴政府不断增加赋税。田赋、丁税、盐税……各种名目的税收如雪花般纷纷扬扬地落在老百姓头上。
农民们辛苦劳作一年,收获的粮食大半都被官府征收,一家人常常食不果腹。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陷入了绝境。
躲避战争而背井离乡的人们,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家园。
大量青壮年被征调入伍,留下老弱妇孺在后方艰难支撑。
家中缺少了主要劳动力,田地无人耕种,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老人和妇女身上。
全国各地的主要城市的租界里住满了金发碧眼的洋人,他们在大街上趾高气扬,肆意的欺辱建朝百姓。
虽然这次战争建奴朝廷取得了重大胜利,但随后军费的巨大开支仍然会转嫁到普通百姓的头上,此时的建奴朝廷士气正旺,打算一鼓作气把倭寇这个弹丸小国彻底征服。
因此以翁同和为首的原主战派,更加纷纷上书请求建奴皇帝下旨,增加民间赋税以补充巨大军费开支的不足。
这使得建朝百姓的痛苦生活更加雪上加霜,此时孙义先的兴中会已经在海外檀香山成立,领先觉醒的民间读书人,在他们的宣传下,开始慢慢反思腐朽的封建王朝给普通民众带来的苦难。
虽然目前整个建朝全国的百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大字不识一个。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