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事小说网>都市小说>文豪1983> 第229章 登龙门(结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9章 登龙门(结束)(1 / 2)

第229章登龙门(结束)

余切之前在新大谷饭店外遇见的那十来个书迷,又出现在了中央酒店的颁奖大厅。

这些人都是一些能人。他们大部分是东大在校的学生,一些人之前在中哲会上听过余切的演讲,还有的人参加了两国发起的“日本青年来华”的交流活动。这个活动是由两国领导层定下的,数千名日本大学生借此来到中国。

他们说:“因为直接去中国首都的航班不够,我们不得不从中国的各个地方乘坐火车前往首都,就像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学青年一样……我们从羊城、从沪市、从连城这些地方乘坐火车,一路上遇到的中国朋友没有不看书的。”

“那时是9月末,您的小说《出路》正在大陆受到追捧,于是火车上总有捧着《出路》阅读的中国人,一些人看了后大哭!为了遥远的东南亚同胞遭遇而痛心,我们深深的受到了感染!”

“我们试图用生疏的中文,向他们介绍《狩猎愉快》这本小说,带来了我们的手抄翻译稿,他们当然不会看!但我们说,这是余切写的小说,他们就半信半疑的看下去了……”

余切笑道:“他们把《狩猎愉快》看完了吗”

“他们看不懂这篇小说,但他们不觉得是您写的不好,而总觉得,是我们翻译的有问题!”

众人顿时哈哈大笑。

评委之一的大江健三郎也加入到了对《狩猎愉快》的讨论中。他问余切:“受到东大学子欢迎的感受怎么样”

余切说:“好,我只觉得非常好。”

大江健三郎又说:“其实,在我们日本,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你拿奖。有的人嘴上说中日友好,心里却觉得自己还是要高人一等;就在我们酒店的门外,也有一些人静坐示威,他们说不要丸疫苗!不要余切!不要中国人!”

“他们批评日本围棋手,批评财团,批评为了中国的儿童组织慈善比赛,批评我们给你慷慨颁奖……余切,在你的东大朋友之外,还有你看不到的无尽的敌人。你站得越高,你越被人憎恶。”

“他们说自己永远不会看你的小说,或者看你小说也只为了对付你,那些吹捧你为预言家的言辞,全都是出于外交关系,都是对中国作家的谄媚!你的小说不是首创,美国人也写了《神经漫游者》,和你同样有高科技、低生活的设定;蒸汽时代的英国伦敦就是废土世界的源头,而绝不是你来了东京几天就忽然写出!”

“余切,你登过龙门之后,面临的有可能是这样的生活。我知道你和马尔克斯有联系,马尔克斯在美国的旅程中,一直被特工监听——因为他已经是一个太有影响力的大人物!”

大江健三郎为什么忽然说这些话

可能因为他是个左翼他是将来的另一个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个拒绝天皇授勋,一个在诺奖演讲上提到南京惨案,并督促日本政府为战争道歉的人。他认为当前的友好是短暂的,而“日本极有可能重蹈覆辙”。

余切总是受人喜爱,连外国人也崇拜他,但大江健三郎却是个与国家作对的文豪,这使得他更感受到了文豪悲凉的那一面。

这是大江健三郎对余切的警告,文豪不会每一次都让所有人喜欢。

但余切却不会这么悲观。因为眼下这些反对他的日本人,五年十年后就会因为经济泡沫破灭而自杀。从天台上一跃而下的时候,这些人可能会用生命偿还这种错误。但余切却不会再给他们机会。

你已有取死之道。

当着《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媒体的面,正迈入第一个生涯里程碑的余切说:“对我的敌人来说,看我的小说并不是对我的一种恩赐,而是恰好相反。”

什么

大江健三郎惊讶的咳嗽了一声,来到现场的访问团的许多人因为不懂日文,所以当时没有听明白余切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只看到日本的媒体全都张大嘴巴,好像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话!然后兴奋得瞪大眼睛,闪光灯拼了命的朝余切那边闪烁,就算在现场的另外一边都觉得忽然“天亮了”!

现场唯一的翻译陈希儒听明白了,钱忠书抓着他摇来摇去:“余切说了什么怎么日本人全被吓住了!”

新化社的老社长木青也傻眼了:难道余切又说了什么话余切啊余切,你太能制造新闻了。

结果,陈希儒因为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没有能第一时间翻译出来。陈希儒后来非常遗憾这件事情,但是他也说:我觉得如果我立刻翻译出来那句话,可能访问团有人会当场晕倒过去。

这也成为余切“登龙门”之前最后的一次文学对谈。

下午四点,《文艺春秋》向全日本正式公布结果:余切拿到了1985年度的芥川奖!

余切成为芥川奖第一个外国国籍获得者,也成为第一年轻的获得者,他加入了亚洲“准文豪”的俱乐部,并且绝不是末流的一档。在这个灿烂夺目的名单当中,《狩猎愉快》一定是能排进前十的当选作品,甚至有资格去和更久远的作品“关公战秦琼”,这种比较在日本随后的文艺评论中频繁出现。

获奖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全世界传播,长期驻扎在日本的新化社分社最先写出通稿,向国内发去,随后港地、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媒体同样发布了这一消息,并逐渐演化为“最年轻的唯一”这一头衔。

《曼谷日报》说:“23岁摘芥川,日本文坛独一份!其文字淬炼如刀锋,撕碎年少轻狂的傲慢偏见——文学史首次将最年轻与唯一焊成王冠!”

《大公报》颇为诗意的评价道:“一个早熟的天才,一个晚霞般浓烈的叙事,一个灰暗的真相,一个可怖的废土社会。”

在泰国曼谷的华人水产市场,在马来西亚的华文学校,在新加坡的几所大学,在印尼,这个曾使得华人遭受过惨烈遭遇的地方,忽然都扬起了这样一种声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小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