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澈看了看整个院子道:“那敢情好,我哥嫂如果来了也能一起住。爸您不至于还不让他们住正房,跟您平起平坐吧”
方父道:“那也没地儿再给他们修一间,就把空房间给他们住好了。这连屋子带庭院百来平,没老家大。但可比老家贵多了!”
“贵的从来都是地皮!”
转眼到了5月18号,既是方畅一周岁的生日,也是方家民宿开张的日子。
舞狮声中,在看好的吉时,方明澈亲手点燃了鞭炮。
方畅耳朵被堵着,还被姐姐用手捂住。所以只看了个热闹,并没有被吓着。
只有方妩和古文乐,各自被母亲抱着,躲在比较远的地方。怕惊吓到他们!
眼见鞭炮放完,颜颜松开手。
宋驰就要跑过去建还没有燃放完的鞭炮。然后颜颜、妞妞也想过去捡。
林嫣赶紧道:“都不许去捡!买新的小鞭炮给你们放。”
这回头要是小孩子冲过去,地上正好又爆一枚把人给炸翻可就坏菜了。
8:08开张,小朋友们可以被小货车送过去赶8:30上学。所以他们今早也都能参与。
宋全等人一听,赶紧薅住了自家孩子。回头真出事,可就是给人家的开张添上血光之灾了。就算小方混不吝,也是不好的。而且,真炸到了自家娃也心痛啊!
颜颜和妞妞、宋驰他们一起坐上自家小货车准备去上学。
颜颜问道:“妈妈,什么时候买新的小鞭炮给我们放”或者,允许她自己去买也可以。
林嫣道:“过年。”
颜颜‘啊’了一声。这不等于没说么
林嫣笑了起来,“妈妈骗你了么”
颜颜闷闷地道,“没有。”
“算了,看你们表现还算良好,让不许去就都没有去。今天下午允许你自己买一盒和小伙伴们一起放。”
“好的!我已经和老师请好假了,中午放学回来吃弟弟的生日蛋糕。妞妞和宋驰也跟我一起。”
育红班嘛,本来就是为双职工家庭看孩子的,管得通常都不严。
妞妞和宋驰对于中午过来吃生日蛋糕也很开心。他们其实已经吃过了。去年颜颜满五周岁的时候,方叔叔就买了一个生日蛋糕回来。
当时插上蜡烛,他们都给颜颜唱了‘祝你生日快乐’。
生日蛋糕说不上多好吃,但这在如今得是家里条件很好的才能有得吃。就吃个稀奇也开心啊!
宋驰的爸爸也答应了下次给他买。
嗯,宋全已经脱离了手工艺品合作社。虽然合作社不想放他走,想让他继续老牛拉破车,给集体做贡献。
但他铁了心的要走,合作社也没法强留他。当然,说他没有集体观念、自私自利的声音这一段时间都有。但他就当过耳风好了。
这会儿儿子被小货车送走,老婆也搭车去厂里上班。他倒是没走,就坐了下来开始他的竹编大业。他这个活计啊,带了生产工具在哪都能干,不择地方的。
旁边在大栅栏摆摊的人还过来看了看,催促道:“买十二生肖竹编的有点多,你再加快点动作。保质保量啊!”
他要提成的嘛,就找贺师傅给拍了旅行社把竹编龙发给外国游客当纪念品的照片。拍了好几张挂在摊子上,然后就声称这个竹编龙是专门出口的产品。有这个名头,竹编卖得就着实挺好的。
宋全道:“行行行,我抓紧。”
卖一个就赚一个的钱,也不用再给谁上交15%的费用。宋全如今也是很有干劲的。他已经答应了儿子,回头等他六岁生日,也给他买个生日蛋糕,请小朋友一起来吃。
那玩意儿,可贵了!就是个形式。但小方说得对,生活需要仪式感。孩子开心就行!
这会儿,客人是没有的。要住宿也不会这么一大清早的来。但是四合院里很有人气!
旅行社的人围观之后往第一进院落走,要上班了。朱大海、胡勇他们五个也去摆菜摊了。
但过来看热闹的街坊邻居大多是不用上班的,正在里头参观。大家都送了礼金的,甭管多少。一会儿中午方明澈肯定是得招待一顿。再说了,中午畅畅还要抓周呢。
还有这边的新邻居,出于好奇进来看看的也有。虽然是打开门做生意,但也就今天会随意放人进来。
嗯,手续自然是办齐了的。
王德显也来了,他是代表招商投资办公室来道贺的。旅行社也时常给他们介绍外商。所以,虽然今天不是周日,他也还在这边待着。
他对方明澈道:“最近可能会有些关于雇工问题的舆论风波,你留意着点。”
方明澈点点头,这场舆论风波他记得。《人民日报》开辟了专栏,激烈讨论了三个月。
王德显朝到处参观的人群看了看道:“别看现在团锦簇的,肯定也少不了对咱们不满的人。”
这种人逮到了机会,也是可以坏事的。
他和小方如今的日子都过得蒸蒸日上的。小方不用说了,旅行社和手工艺品店以外,这都第三门生意了。大碗茶摊都不算,只是依附于手工艺品店的。
就是他,如今俱乐部的生意都挺好的。关键他成本低啊!租个苏式小别墅,请了七个退伍兵就干起来了。
如今治安不好,很多稍微有点家底或者疼爱女儿的人家,都愿意一笔学费,送她们来学武。
如果敢雇更多的员工,他的利润能翻倍增长。
方明澈道:“嗐,团锦簇里从来都有虫子的。至于说多雇人,等着吧!也没有别的办法。前两年为了解决1700万回城知青的工作,都明文规定不准雇工呢。如今还算是放得稍微开些了。个体户还能雇少许人手帮忙。”
王德显道:“你一处最多雇七个人,加起来可就有数算了。”
方明澈道:“废品站和菜摊子都是集体的,股东自己干。不是我雇佣的!”
王德显笑了笑,你就就是打擦边球!不过,有出口创汇这个免死金牌保着,只要不是又要大范围打击生意人,都没事。比你情况严重的还多呢。现在民间雇工问题已经凸显出来了。不然也不能有舆论风波不是。
如今官方要准备出专栏讨论,本来就是为了引导舆论。这是从《人民日报》内部出来的消息,应该离得不远了。
照现在这个发展,应该是不至于走到这一步的。好不容易改革开放30个月,敢回来投资的华侨、华人,以及来华投资的外商才渐渐多起来。再来个运动还得了!
方明澈道:“就我家小偏院现在不是在修复么。”
如今人均居住面积还是只有5平米,他家小偏院原本就超了。如今还买个两亩多的大院子,羡慕嫉妒恨的人可不就多了。
古大爷私下说起这茬事,一个劲儿的在方明澈面前骂人。
他现在能做主赶出去的租客,有且仅有一个:谢婷!
只有谢婷是房子还回原主之后来租的单间。之前那些住户,如果不是方明澈给他出的损招。
人性就是那样的,欺善怕恶。觉得他一个孤老头收那么多户的房租过分了,不乐意给他交钱。非得公安发话,不交租的直接从工资里扣除这才肯及时交。却不肯想想这些房子本来就是人家古家的老宅。
古大爷当时一个孤老头子只能这么干。
如今方明澈也算是有钱人,一个人名下就有两亩多的房子。世人对此不满也只能背地里咒骂几句,却是不敢轻易招惹。
林母今天肯定也在这边。林父和林怿上班来不了,韩梅刚在这后头凑了热闹也去前头上班了。她就留下和方父、方母一处,帮着招呼一些上了年纪的客人。
趁着没人的时候,林母也说了她的担忧。她担心方明澈给工人开的工资过高,回头被人说他搞乱了行情。
(如今连按劳分配都还没有提出来,一直是按照级别、工龄发放工资)
方父道:“我们其实也担心他雇工多了,被打成资本家。但他拿营业执照给我们看,说他办的是文化部下属企业,而且是出口创汇的企业。不受这个限制!”
方母道:“亲家母,不瞒你说,我心头其实也是慌的。感觉明澈现在干的很多事,都是没有相关的明确政策。他这简直是以身试法啊!”
小老百姓,很多时候都是政策明确说什么可以干,才敢干什么的。就是老头子他们参与提前分田,那也是有省政府相关的条例出来之后。只不过他们步子比那跨得大些。
但明澈,根本没有相关政策他也敢干。说是国家鼓励个体户,他干的又是创汇的事儿。但不明确的事儿,万一人家反口怎么办
唉,老大平庸点有平庸点的好处。不用这么替他牵肠挂肚的。
四合院里上了年纪的一拨,在一处谈话。年轻人则是另一拨。
方明峰也加入到了方明澈和王德显的谈话中。他拿了一张5月9号的《羊城晚报》出来,“你们看看头版那篇文章。”
这是广州那边的朋友给他寄过来的,也才刚到手两天。这上头说的就是雇工的事儿。他一听这俩在说这茬,就拿出来给他们看。本来带来就是准备给他们看的。
方明澈和王德显凑在一起看,“哪篇”
“很显眼的位置啊。”
这两人走到一旁的石桌上一起看了起来。说的是一个叫高德良的老人,1980年下海创办“太爷鸡”。不到半年就请了6个帮工,被指责是资本家剥削。
方明峰道:“报纸上这么明确的说到雇工问题,头回啊!”
王德显觉得方明峰把握方向也挺厉害就是了。他是因为老爷子有个下属在《人民日报》,所以知道最近会搞一场大讨论,看看风向。人家这是纯从报纸上看出来的。
至于方明澈,他自家知道自家事。他是知道‘答案’的人。上辈子他在村小,那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反正他旱涝保收,两个人挣工资养一个女儿。
王德显看看方明澈道:“你之前说七上八下,那按马克思的说法,六个应该不算剥削哦。”
“不是马克思的说法,是别人如果教条式的曲解马克思的说法。”
王德显继续说着他了解的情况,“傻子瓜子年广久的瓜子名气很大,忙不过来就请了无业青年当帮手。到1979年秋天,就有12个帮工了。”
方明澈心头过了一下这个时间。那会儿他第一个废品站刚开张,也请了几个帮工。
方明辉点头,他也听说过年广久这哥们。1976年就有百万身家了啊,人家就卖个瓜子。据说最早就在电影院门口卖。每次称过他都主动给人添一把,很多人说他傻子。然后‘傻子瓜子’就这么叫出了名。人家这是真的大智若愚啊!这是多么好的宣传!
王德显道:“1979年底,他发现广东的个体户相当多,雇工十几个、二十几个,甚至上百个的都有。雇工问题如何处理,也困扰着他,于是,他就让广东社科界‘好好研究’。明峰你拿出的这张报纸,应该就是研究之后,准备看看舆论风向了。嗯,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舆论阵地也是放了头枪啊。”
当然,说起影响力,肯定还是《人民日报》比《羊城晚报》大多了。
小事小说网